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西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西藏不断健全保障机制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3-03-07 13:51:2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

 

    60年来,在中央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西藏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使雪域高原传统文化愈发灿烂。

 

    民族优秀文化文物得以保护弘扬

 

    “过去我们是农奴,演戏其实就是服差役,艺人们都只能靠乞讨或打短工度日。如今,藏戏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艺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收入比过去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次旦多吉说道。

 

    2010年6月12日,在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藏戏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次旦多吉成为藏戏觉木隆派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到政府津贴。目前,次旦多吉是全世界唯一一位能将藏戏中的八大经典剧目按老传统表演方式完整表现出来的艺人。

 

    《格萨尔王传》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史诗,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专门成立了《格萨尔王传》抢救办公室,对《格萨尔王传》加以抢救整理。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俗研究所所长次仁平措介绍说:“由一个艺人说唱的比较完整的格萨尔史诗,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录制了45部、49本书、2114个小时,突破了世界史诗最长的纪录,它填补了迄今为止由一个艺人说唱比较完整故事的空白。”

 

    到目前,西藏共有76项代表作、53人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使古老的民族文化重新在世界文化之林焕发生机。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西藏从佛教音乐、传统音乐、舞蹈、藏戏等文艺项目,到藏族邦典、藏刀技艺、卡垫编织、藏族造纸、传统医药等技艺项目,已基本形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一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得到扶持和培养,一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有效保护。西藏目前已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项(藏戏和格萨尔)。

 

    6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先后修复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及时修缮和保护了大批文物。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投资3.8亿余元,实施布达拉宫(第二期)、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该工程于2002年6月开工,2009年竣工验收。“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5.7亿元,对西藏2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维修保护。目前22处重点文物工程已竣工10项,基本完工12项。

 

    “十二五”期间,国家再次确定投资近17亿元,在全区实施40处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创下历史之最。目前,全区有各类文物点4277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34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8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昭寺、罗布林卡被列入其扩展项目。

 

    “这些维修工程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及时排除了文物古建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存在的各种隐患。”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旦增朗杰说。


    服务为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推进

 

    2006年,拉萨市达孜县塔杰村建成西藏首座农村流动数字电影院。从此,看电影、话电影成为塔杰村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旧西藏,文化资源被仅占人口5%的上层人士所垄断。如今,各项文化惠民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越来越丰富的精神财富。

 

    自治区电影公司总经理帕巴群增说,目前,农村电影放映室在西藏广大农牧区得到普及,电影放映已覆盖98%的行政村。看藏语电视节目,读藏文报纸,听藏语广播,已成为广大农牧民的“家常便饭”,许多农牧民都用上了能发送藏文短信的手机。

 

    为了使广大农牧民共享文化事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十一五”期间,西藏自治区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了“文化惠民工程”。目前,西藏已经初步形成了区、地、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0%以上。

 

    拉萨市林周县卡孜乡农民次仁罗布对于文化生活的丰富深感幸福。他说:“现在坐在家里能收看收听40多个电视和广播频道,而且我们村每月都有两场电影,这不但丰富了我们农民日常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开阔了眼界,感觉非常的幸福。”

 

    “十一五”以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10.57亿元,实施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治区中心1座,县支分中心73个,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2000个,顺利实现了县一级全面覆盖。“十一五”期间,累计向基层送书10万余册,各级文艺团体下乡演出6000多场次。建成了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新建了31个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14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顺利实现了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

 

    综合提高,各类重大文化活动圆满成功

 

    2008年拉萨“3·14”事件后,为反击达赖集团制造的各种反动舆论,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大型展览《西藏今昔》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北京奥运会期间,组织大型藏戏《吉祥奥运》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期间,大型歌舞《魅力西藏》赴京参加了“向祖国汇报”国庆展演;举办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就展”;完成了“和谐西藏”彩车和群众游行方队的组织工作。

 

    世博会期间,600多名演职人员分期赴上海完成了世博会“西藏馆”馆内的文艺演出、世博会《西藏活动周》开幕式文艺演出、“非遗”类歌舞《雪域珍宝》、“非遗”展示、《雪域腾飞》街头巡游等活动,向世人集中展示了西藏独特的文化魅力。

 

    201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庆期间,文化部门承办的大型献礼晚会《再唱山歌给党听》、群众游行、彩车展示、焰火晚会、中央代表团迎送、《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60周年成就展》等重大文化活动圆满成功,得到了以习近平副主席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而在这些重大文化活动的背后,都少不了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据统计,2011年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全区重点文化工作经费达到4.7亿元。全区各地市财政对文化建设的资金配套政策进一步健全,投入数额显著提升,文化繁荣发展的资金保障极大加强。

 

    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说,不断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发展基层文化事业,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出成效。通过不断争取,“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项目全部落地,涉及6个项目,近600个子项目,总投资达到13亿多元。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地,切实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

 

    紧接着,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召开了西藏文化发展大会,为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开启了西藏文化发展的崭新旅程。

 

    短短60年,跨越上千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财政等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西藏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文化兴区、文化强区、文化富区、文化稳区战略,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文化发展路子,切实发挥文化在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凝结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纽带,努力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做好文化工作必将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西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座谈会
下一篇:西藏绘就“十二五”乡村旅游蓝图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