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枝繁叶茂的海棠树、紫叶李、紫叶稠李、香花槐随风摇曳,在高原清澈阳光的照射下,叶子、果实的色彩更加生动鲜亮。
这片林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艾玛乡德庆村,地处湘河流域,南临雅鲁藏布江。以前,这里是一片砾石遍布的荒滩。两年前,南木林县委、县政府和对口援建南木林的潍坊市第六批援藏工作组经过考察论证,决定引进潍坊金丝达公司,在这片区域启动建设“湘河谷”经济林生态产业扶贫项目。
项目总面积10万亩,计划投资15亿元,于去年4月份正式动工,将建成集树种引进试验、生态绿化、经济开发、林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经济林生态产业扶贫工程。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山东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总领队冯继康说,这一项目的建设,能够在保护改善生态系统、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从而改变旧有的发展模式,引领当地通过特色产业脱贫,走上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美丽家园林茂花繁
隔上几天时间,南木林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潍坊市第六批援藏干部李晓华就会抽时间到试验示范园区看一看,把抽芽、开花、结果的画面拍下来。一方面,可以给林业专家提供最可靠详实的研究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园区的成长留下一份珍贵资料。
根据当地土壤、水质、气候等条件,他们试种了包括海棠、紫叶李、紫叶稠李、平欧榛、红叶椿、香花槐等在内的18个树种37个品种。引进的树种种植基本成功,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越冬保存率85%左右。
植树种草看似简单,实际不然,特别是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荒滩,种植海棠等林木,面临着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挑战。
承担经济林区建设的潍坊金丝达公司,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苗木基地,拥有近200名林木种植养护、经济林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中高技术人员。这家公司选派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到南木林县后,面对全新的高原环境,也需要积极试验摸索种植苗木的新技术、新经验。
金丝达派驻“湘河谷”经济林项目建设负责人孙瑞鹏说,这里紫外线强度达到内地的六七倍以上,生长期短,大约从5月中旬至10月中旬,只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树长得也相当慢。干旱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天低于零下20℃很正常。
孙瑞鹏介绍,经过摸索实践发现,在这里种树,要深栽,把树坑挖大,有利于多存水。雨季前的干旱季节,需要每天浇水,因为都是沙石土,水渗漏的速度快。要给新栽的树缠上无纺布,以遮挡紫外线的照射。冬天时,要浇封冻水;树干用塑料膜缠好,待树木落叶后,还需要把树头修剪小一点,这是为了给树保持充足的水分,否则,开春时,树会因为水分不足而干枝。
生态未来色彩斑斓
荒滩变成风景林,不仅仅是风景的改变。园区建设给当地群众带来明显收益。就拿目前这片试验示范园区的建设而言,目前已经为德庆村村民带来70多万元的务工收入,以及80多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李晓华说:“基地建设将会吸引更多当地群众就业,预计每年就业脱贫近千人,每人收入万元以上。生态林园区规模,计划种植10万亩。项目全部建成后,仅荒地流转收益,按平均每亩60元计算,乡政府、村集体荒地每年可实现承包费600万元收入。”
从长远发展来看,经济林生态园区将对当地产业发展产生多方面带动作用。李晓华介绍,将来首先能够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里计划建成四季百花园,按季节分设不同园区,如春花园、夏翠园、秋色园、冬雪园等,带动旅游业发展。园区建设还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等园区经济林产品达到一定规模后,将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相关配套产品,建设林产品加工区,通过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较高价值和较好规模效益的产业链。”李晓华说。
记者 于国鹏